足迹
难忘的岁月歌曲原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奶奶的旱烟袋(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我感觉奶奶一生没迈出过皮杖子,也没到召都巴赶过集。临走时,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墓碑上只留下皮马氏。11、从我记事起奶奶就会抽烟。那是一个长烟袋,烟袋锅是黄铜的,和我们玩的子母筒一个色。烟袋嘴是玻璃的,有人奉承是翠嘴子,奶奶说不是。唯一特色是烟袋杆很长。奶奶点烟时,将巴够着烟袋锅,我看着都费气力。问奶奶为啥不锯短点,奶奶说烟袋杆长,烟油子就留在烟袋杆里了。噢!奶奶懂得的真多。

那时候点烟是不用火柴的,当然还没人明打火机。夏天用火绳,冬天再加上火盆。火绳是用一种蒿子拧成的大拇哥粗的绳子,晒干后,像香火一样点燃不灭。冒出的缕缕青烟别具香味。据说夏天还能驱蚊子。

旱烟是自家种的,可以随便抽。但火柴就不同了,那是爷爷用宝贵的鸡蛋换回来的,绝不可随便乱划一根。就算平常两个灶火做饭,也只能在一个灶火门点燃后,再用引火点燃另一个灶火,绝不能划第二根火柴,这是奶奶绝不允许的。如果一根火柴点不着,应该是重大事故。

再说,那时候的火柴也不叫火柴,叫“洋火”

、“洋取灯”

。听说是洋人带到中国的,没听说过“火柴”

这个名字。前面带“洋”

字的还有不少东西。比如洋油(灯油)、洋胰子(香皂)、洋肚子手巾(毛巾)、洋棒子(玻璃瓶子)、洋铣、洋镐、洋水桶、洋车子(自行车)、洋戏匣子等等。那时火柴盒两侧划火的不是现在光滑的磷面,而是像沙纸一样的沙面。没有火柴盒时,也能在石头、砖头、甚至木头上划着。以后,不知从哪年生产出“安全火柴”

了。

那时,每次看到奶奶点烟那么费劲巴力够不着,我就主动帮着点。开头,奶奶不同意,怕笨笨磕磕不地道。后来,看我还算专业,有时主动说“给奶奶点烟”

,我正好也乐此不疲。我不反感烟味,看奶奶叭哒叭哒抽得很香,也想尝尝。奶奶不让,说把肠子熏黑了。奶奶跟妈妈说:“这孩子咋总想抽烟?”

妈妈说:“他吃过烟,吃醉过”

。“什么时候吃过烟?”

奶奶有点惊奇。“来八路军那年,你忘了?”

奶奶突然想起来了:“对!对!”

原来,有一年八路军突然来到我们皮杖子,说要打朝阳。他们坐在炕上抽用纸卷的旱烟,烟蒂巴就抿灭在窗台上。我正好扶窗台玩,就把烟头填进嘴里吃了。等中毒呕吐,还现嘴里有没咽下去的烟头。八路军一再道歉,这且不提。且说八路军用纸卷烟,这是重大现,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大开眼界。从此,村里人也学会用纸卷烟了。

后来,我查找资料,朝阳是1947年1o月23日解放,我的生日是1946年1o月25日,刚好一周岁。估计那时候的孩子多有营养不良,很可能不会走,只能扶着窗台挪蹭。吃过纸烟头是否对旱烟产生了耐受力?也未可知。

奶奶的烟袋还有一个重大用途,那就是能辟邪。奶奶经常用一根细铁丝抠烟袋杆,铁丝上挂满很多烟袋油子,然后,用铁丝在我们脑瓜门上打出很多十字,说穷神恶鬼最怕这烟袋油子,苍蝇、蚊子、臭虫也避而远之,甚至长虫也恐避之不及。

奶奶的一生非常平凡,平凡得再没法平凡,除了有香油煎鸡蛋的秘方外,再没有一件惊天动地、群出众、风声水起的大事,风平浪净的走完一生。奶奶一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没与任何人闹过矛盾,哪怕是拌一句嘴。对孙男弟女也从未训斥过,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我们都愿意围绕在她身前身后。我记得奶奶一生没迈出过皮杖子村,也没到召都巴赶过集。临走时,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墓碑上只留下皮马氏。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