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吴翠花的六十年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该来总会来(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十二月末的时候,能查成绩了。可以打电话到当地的招生办去查,也可以到现场查。

方南国比方淮心和罗玄自己都着急,早早的就亲自打电话确认过了。

这次查成绩,不能查具体的分数,只能查有没有被录取。这个没什么疑意,他们都是考上的。

不光是方淮心跟罗玄他们十来个人的小团体全都考上了。农场、林场还有江湾屯里,但凡是报考的,那几年跟住了上课的,全都考上了。

飞狐山一下子又再次成了齐市最出名的地方。这回可不是因为土匪了。这一次,老百姓都管那时叫凤凰窝。别的地方出个把大学生,就说是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人家这地方,可不是个把大学生,而是上百个大学生。那可不是真真正正的凤凰窝嘛。

因为实在是录取率太高了,当地的教育部分都傻眼了,还以为出现了集体作弊事件呢,还特意组织人下来查。结果一查,就知道咋回事儿了。是作弊了,可不是在考场上,而是这十来年,人家那农场就没停了上课。那老师,有一个算一个,都至少是大学教授,就这里高考,参加出题的就好几个。就这个教师的资源,才不考上才怪呢。

别的地方,学生们都忙着搞运动,学校连个正经老师都没有,没人正经教课,也没有正经上课,那高中毕业生,连初中的题都不会做。人家那是早都学大学的课程了,就是基础浅的,从头开始学的,十来年的时候,啥还学不出来这考题又不难,人家还能考不上

有的人就提出来,农场这么干,明明应该劳动改造的反动学术权威,却都给养成来做学问了,是不是有欺瞒上级的情况还有人把当年进步公社那革委会的主任要查农场不成,反而把自己给整进了监狱,整个富强县,但凡是跟那件事有关的人,全都没有好下场的事儿拿出来说,意思是飞狐山里的人,都是顽固分子,反对大革命什么的。

可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呢。那时候算罪过的事儿,现在再拿出来说,人家那就是有过,反而有功了。

而且那些倒了的人,可不是因为整过农场才倒的,而是因为自己犯了罪,被人把证据递到了主管领导的案头上,才进的监狱。你硬往人家农场身上推,没道理嘛

再说句那啥的话,现如今,当年被人家何护过的人,都恢复工作的,那可都是能直达天听的大人物。你再拿这些事儿说,有意思吗自讨苦吃

有人这么一说,那些个心里还不平的人,也就不出声儿了。

到底有聪明人啊,借着高考这个事情,把飞狐山的成绩往上报。正好是上面要大力推动教育的时机,这可是再正面不过的例子了。省里的领导还直接就下了令,这样儿的领导,得提拔呀。

所以,通知书还没下来呢,赵场长,范书记,还有林场的场长、书记,全都升了官。特别是赵场长,都六十多了,本来该退休的人了,直接给提到省里做教育局长去了。范书记也成了齐城的副市。都是高升了。他们走了,那场里的位子得有人添补吧,人家领导也知道,当年那么艰难的时候,农场都能屹立不倒,水泼不进,刀劈不开的,那是有门道的,也别想着什么摘桃子啥的了。让谁来,那不是让人家捡功劳,那是把人往火坑里推呢。可别费那个没用的劲了。就让赵场长他们推荐人。

农场早都升级到省级农场了,场长的级别正经不低,要不然赵场长他们也不能直接提那么好的岗位。原本,领导们都属意高明接任的,他有文化,又有领导能力。可是人家考上大学要上学去了,这就不成了。最后还是王科长,就是百顺他爸,捡了个小漏,当了场长。江科长,就是江彩霞她爸,老运输队长,接了书记。李场长也提了半级,成了副场长。

多多少少的,都跟着动了动,升了升。

也不是所有知青都参加了高考的,农场里就三百多知青,只考出去几十个。剩下那些,除了自己不进取的,也有跟当地人结婚有了家庭,还有成分不好,怕政审不过没考的。这些个人,表现好的,也都提起来了。

飞狐山两个场加一个屯就出了一百多个大学生的事儿,都传到大领导耳朵里了。老人家那个高兴啊,这可是正好合了他的主政方向呢。特意把顾教授给请到了办公室,详谈了一个多小时。

在知道了这些人的真实水平之后,亲自批示给开了绿灯。特许这一批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结业考试,提前拿学位证书,提前参加工作。这一批学生呢,算做特招,不算在正常招生范围内,不挤占招生名额。

自打成绩一出来,方淮心就又开始收拾房子。飞狐山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人,绝大部分都报考的京里的大学,青北的就有二三十号。还有京里的各大院校,总共得有八、九十号人要来。除了他们第一批的知青都是京城人,后面的人可没一个是京城的。都是在一起淘了十来年的老战友儿了,来了能不奔着他们来看看吗那得有地方住吧

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家里招待的,方淮心特意收拾出来一个带着东西两个跨院的大三进来,几十间的屋子,多少人来都够住的了。自己收拾不过来,还是花钱雇的人呢。这会儿闲在家里的人那可真是太多了,一个一块钱,有得是人抢着干。

方淮心就现,这么雇人,街道上也没啥人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她心里就有数儿了。

在雇着干活儿的那些人里,看了几天,挑出来两个人。都在三十岁往上的大嫂。一个姓陈,一个姓刘,都是很利落干净的人,家里也是孩子多,老人都在,挣工资的人又少,住得挤巴不说,日子更是能苦出水儿来。她跟两人聊过之后,雇了她们回家,做保姆。对外呢,只说是远亲,自家孩子多,活儿干不过来,来家里帮忙的。一个月三十块钱。这可比不少开不全工资的工人挣得都多了。两人别提多高兴了。

陈嫂三十五岁,家里最小的孩子跟子笙他们同岁,七岁了,刚上小学一年级。家里有老人帮着看,也能撒开手了。刘嫂四十三,最小的孩子都初中毕业了,原本都想参加工作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了。可这高考一恢复,那孩子成绩好,家里倒里不忍心断了孩子的前程,又要让孩子上高中了。大的都结婚有孩子了。也是轻手利脚,完全能走得开的。

“咱们家空房子多,您二位要是家里住不开,也可以带着家属过来住的,要是能帮着干点搬搬抬抬的活儿,也给开工资。”

不怕干活儿的人多,房子大嘛。

俩人一听,直接就应了。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呢。

当天下午就回去搬家。都是两口子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搬过来的。就住在前院的倒座房里。五间的倒座房,一家两间,一间做厨房。正好够住。

刘嫂子的厨艺好,主要管厨房的事儿。陈嫂子年轻,就搞卫生,加上洗洗涮涮啥的。刘家大哥的厂子已经半死不活儿,他干脆一狠心办了个提前退休,领着一个月八块钱的退休金,在家里帮着干灵活儿。陈大哥的厂子离得远,管得也不严,他呢,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也不怎么去。也在家里帮着干零活儿。方淮心就让他们帮着打扫打扫卫生啥的。两家的老人呢,也都不烦人,孩子去上学之后,白天没啥事儿,老头儿呢帮着买个菜什么的,或是跟罗道士聊聊天下下棋啥的,也能唠到一块儿去。罗道士是江湖派,三教九流,就没有他不能打交道的。聊得还挺好。两个老太太呢,管着自家的一日三餐,没事儿就到后院儿,帮着看看孩子啥的。

就这么处了一个多月,方淮心看着两家人都挺好的。就一家给了五十块钱,也别说几个人干活了。就整体算吧。两家子都挺满意的,罗家供着吃住,那五十块钱就是攒下来的,一年六百块呢。怎么花用都是尽够的。日子一下子就宽裕起来了。

一月份的时候,通知书就到了农场了。

罗玄是京城大学,学机械,他这也算是圆了梦了。方淮心也没什么意外,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她都想好了,再拿个药学的学位。

收到通知的京里的知青,全都早早的回来等着开学了。二十多号人呢,回来安顿好了之后,高明召集,大家伙儿在一起聚了个餐,就在方淮心之前帮着买的高明跟江彩霞的那个四合院里,大家伙儿一起动手,也都没空手来,能贡献点儿什么就拿来点什么。还真找到点儿在农场聚餐的感觉呢。

高明跟慕易都是考的民大,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从政去的。江彩霞不符合报考条件,她有中专文凭,这次进京,一呢,是本着不能跟高明两地的想法,跟着来的,反正也有地方住,高明学校有补助,两人之前也有点儿存款,日子也能过。二呢,也想来看看,能不能考个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啥的。如果能考的话,那就太好了。家里的院子三个老人住着,还能帮着看孩子。也不耽误他们夫妻上学的。

林援也是京城大学,做了方淮运的学弟,学经济的。

剩下的小团体里的人,赵雅丽两口是最早进京的。跟这次考大学没关系。夏天跟孙小云两口子也都是京城大学。一个学数学的,一个学物理的。李英就没报考。算下来,当初十个人的实验田小组,就差她自己没来京里了。

还有中方淮心关系好的,像许三喜,也是两口子都考上了,许三喜考上的是师范大学,她家那位考的是青大,专业是调剂的建筑系。张美娟跟着她家那位考去海上了。王桂花儿呢,婆家怕她考上就不回去了,死活不同意她报考,她也就没报,留在农场了,接了孙小云的活儿,当了咸菜厂的厂长。

胡魁考上了财经大学,还是学会计。说起来,他最开始在林场里干的就是会计。按说他做为黄芪的亲传弟子,考医科大学才算是正理。可是医科大学没有中医专业,他又不想学西医。就又回去学会计了。

老胡出了山回到屯子里,也已经不管屯里的事儿了。无事一身轻。老两口一合计,反正京里方淮心给准备了院子,不用寄人篱下,干脆跟着儿子一块儿进京算了。

一家三口也没等过完年,也是早早的就进了京。

来了肯定先到家里看罗道士两口子,四个老人也不知道说的。老胡老两口也不去自家院子住了,跟着罗道士老两口一起住在后院。人家说了,帮着一块儿把孩子看到上幼儿园,再一起搬走,回自个家去。

那就住着吧。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