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无错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天纵奇才(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只听张一凡对他们解释道“朝廷放俸禄,好像是用大明宝钞来了吧?或者其他也行,比如说银子放。就比如说,一个县官的月俸禄是一百贯……”

一听这话,朱棣当即打断道“这不可能!”

“嗯,文武官员的俸禄,我都有仔细算过,够他们吃喝的。”

朱元璋听了,也是解释了一下,避免张一凡说得太夸张了。

他这话,确实是真的。大明朝的官员俸禄,他确实是算过的。但是,其实他没算全,所以洪武朝的官员都穷。

张一凡听了,便提高了点声音强调道“我是说如果,一百贯够多了吧?但是,如果不注重这个钱,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就是一百贯只能买到原本一贯钱才能买到的东西,就等于县官的俸禄明面上还是一百贯,其实就只有一贯了。那他要想活下去,就只能去贪,要不然饿死。当所有县官都这么做的时候,国家还能稳定么?”

“你这话也太夸张了一些。”

朱标听了,摇摇头说道,“现实不可能有的!”

张一凡一听,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回答朱标道“如果想印钱就印钱,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到时候这个大明宝钞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太多了,已经不能成为货物的等价物。谁也不想要,你要杀头,那他们宁可以物换物。”

其中贬值的道理,他在之前已经解释了,此时只是说贬值的危害。

回完了朱标的话之后,张一凡又转头看向朱元璋道“还有相反的可能,比如收税的时候,直接收实物会比较麻烦,还有损耗,还要存储运输等等,所以应该是会有一种趋势,就是在将来,可能全部用钱来折算,朝廷拿到钱之后也能去买需要的东西,会不会这样?”

这个情况,原本历史上是要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才会实现。

但是,在这洪武朝,其实也是有的。比如劳役,就已经允许折现,也就是交钱代替。

此时张一凡就是问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以其方便性来说,朱元璋也不傻,表情严肃地点头说道“是有可能!”

“那好,问题来了!”

张一凡一听,便对朱元璋说道,“比如现在,是一石粮食一贯钱,那就定下了一个百姓交一贯的税。比如啊,我这是比如,十年,二十年之后,钱更值钱了,变成了一石五斗才能卖一贯钱,那朝廷还是收一贯钱的税,是不是等于变相提高了赋税,百姓有可能负担不起,然后民不聊生?”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秦王听到,不以为然地说道,“你前面说得还有可能钱不值钱,钱更值钱怎么可能呢?”

“……”

张一凡听得无语,这脑子似乎是不会转弯么?

于是,他只好耐心地说道“如果东西多了,流通的钱没有对应那样多,就会钱更值钱。还有,我们大明幅员辽阔,江南和西北等等不同地区之间,东西多不多,钱流通的多不多,其实都不一样。都会有钱能不能真正体现钱价值的问题。我刚才只是夸张,现实的话非常复杂的。”

说到这里,张一凡看到朱元璋在认真思考的样子,他便补上一句道“如今是父皇在,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但是要是大明江山传了五六个皇帝之后,还能不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英明神武呢?那个时候,这个策略有问题的话,是不是可能会引我刚才所说夸张的结果?”

听到这话,朱元璋犹如被人当头一棒,一下就呆住了。

为什么?

因为他现在的思路,一直都是想着制定万事无忧的国策,详细规划好了子孙可以无忧的那种。

结果张一凡在大明宝钞的这个事情上,给他用展的眼光进行讨论的时候,以朱元璋的聪明,便一下联想到了,他的其他打算,很可能也会在将来出现严重的后果!

以前的朱元璋,是没有从事物展的角度去想问题,如今这么一想,他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在好些地方都考虑错了。但是,真要细想,却在一时之间没法想清楚。

于是,他便问张一凡道“一凡啊,就这个大明宝钞来说,你是怎么个看法?”

张一凡的说法实在太出人意料,却好像又有道理,朱元璋不介意问个清楚。反正是自己女婿,半个儿子,不丢脸。

张一凡听了,便认真地回答道“不可否认,大明宝钞用起来比金银铜钱要方便多了。而如今还是开国之初,大明宝钞的背后,其实是朝廷,是父皇的信誉。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大明宝钞失去信誉,也就是不能乱印钱。”

他看朱元璋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就继续讲解道“最好的印法,就是要统计出全国一年内能生产出多少值钱的东西,那就印多少钱来流通,就是买卖这些东西,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会有很多情况影响这种结果,比如说大明宝钞到了某些人手里,他们喜欢藏钱,不买卖;这样的话,市面上流通的钱还是很少,钱就更值钱……”

“那怎么办?”

朱元璋听得也是头疼了,“我又不能下旨他们必须花钱!”

朱标都索性不想了,真得是没想到,一个钱的事情,怎么越想越复杂了呢?

张一凡看了他们一眼,继续回答道“所以最好是有一个专门的衙门,管着钱的事情,能掌握市面上有多少钱流通,多了就回收,少了就补充,这样就是最理想的。”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