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多尔衮(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砰砰砰……”
一些二鞑子哭爹喊娘的冲出火海,立即遭到龙腾军和秦兵的射杀……
“不要杀我们,我们都是袍泽,我们投降,求爷爷不要开枪……”
大火马上就要烧到屁股后面,一些激灵二鞑子急忙扔掉兵器,高举双手大叫着跑出来……
三千正白旗汉军被火箭真正干掉的也就几百人,更多人都被大火活活烧死,前面跑出来的又被明军打死好几百。
几百人要求投降,将士们立即把目光看向孙应元,孙应元顿时脸色一沉道:
“叛徒一个不留,全部杀光……”
“砰砰砰……”
龙腾军和秦兵将士抬枪一阵齐射,把出来投降的汉奸二鞑子全部击杀。
见明军居然不接受投降,一些还未来及的汉军吓的魂飞魄散,急忙又返回军营。
可是军营中到处都燃起大火,已经没有他们容身之处,如果不想办法逃出去,肯定很快会葬身火海!
无奈之下,这些汉奸二鞑子急忙四处寻找逃生之路,可是军营早就被团团包围,根本无路可逃……
不跑肯定会烧死,他们宁愿被一枪打死也不愿活活烧死,冲出去可能还有一丝生机。
于是这些二鞑子开始从各处拼命冲出军营,可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明军射杀,他们只能悔恨的看着自己身上出现的大血洞不甘的倒下!
半个时辰后,建奴大营彻底被大火吞没……
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占据统治地位的很少,特别是一统中原的,也就元朝和清朝。
对于清军入关时带了多少军队,一直存在好几种说法,有的说二十万,有的说十五万,也有的说十三万。
想象一下,十几万部队就能统一庞大的中原,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明王朝统治腐败、清军骁勇善战以外,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明朝“汉奸”
太多。
明末与南宋末相比,吏制腐败,民生凋敝都是一贯现象。
但南宋末年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文天祥,岳飞等权力中枢中大批忠君爱国之士不断涌现,支撑南宋的半壁江山又延续了数十载。
可为什么明末朝廷的叛徒如此之多?
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崇祯敲响早朝的大钟,可身边竟然没有一位官员前来,他们去了哪里了呢?许多都是在急着逃命。
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其实明朝的实力仍然非常强大,仍然有1oo多万的兵力。
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1oo万的大明军队几乎都投降了,如此大规模的军队投降,在华夏历史绝无仅有,简直匪夷所思!
很多人将满洲人的征服视作一种偶然,试图通过将罪责推给农民军的方式来洗刷祖先的耻辱。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满洲人与明帝国的实力对比实在太过悬殊,就算有五分之一的汉人起来坚决反抗,满洲人都断难获得胜利。
但实情却是,在满洲领导层刻意的离间和贿赂下,明朝的军阀和精英们一个接一个地投向了满族人。
为了暂时的荣华牺牲了应有的责任,满洲人用他们无与伦比的政治韬略,将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化成了毫无凝聚的一盘散沙。
最终,实现了17世纪最大的屌丝逆袭。
而在众多明末的叛徒中,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是典型的明末的投机分子,他们同属国之重吏,在国家危亡时刻大批投降,实所罕见!
北京被困之时,崇祯命吴三桂救驾,但吴三桂怕损失自己的力量,眼睁睁地看着北京陷落,后来果断的投降了满清。
而洪承畴作为国之重臣,在被俘后没有自己的应有气节,反而心甘情愿为满清效力,还向皇太极提出灭明的三个建议,皇太极评价他能力抵得上三十万精兵。
魏藻德作为内阁辅,在京城被围之时,没有履行职责守城抗战,反而是积极策划打开城门投降。
而南京那些勋贵和文官在建奴南下时的表现,丝毫不次于北京城里的大明官员,甚至闹出头皮痒水太凉之类的奇闻……
明末的朝廷官员太多的投机分子了,只关心自己的荣华富贵,道德沦丧令人惊愕。
可以说从明末开始,华夏的一些文人和朝廷官员逐渐丧失骨气和气节这一趋势就逐渐显现,后期愈演愈烈,直至演变为清末和民国时期投降主义盛行。
当然,明末也有很多忠于大明忠于华夏的武将和文官,也出现江阴抗清三公,岭南三忠,还有李邦华,黄道周等等忠烈,甚至有海盗守国门,流寇保江山的说法……
朱慈烺早就对护国军将士下令,无论是何人,只要敢做建奴的走狗,大明统统灭之!
在蓟辽总督孙传庭的指挥下,明军把多铎的镶白旗打的落花流水,最终让多铎率领少量建奴逃掉……
几乎在多铎落荒而逃的同时,朱慈烺在宣大总督卢象升和杨国柱曹变蛟等将领簇拥下登上洪山口长城。
站在此处关隘高处,建奴正白旗的军营清楚的出现在望远镜中,片刻后,朱慈烺放下望远镜问皇家炮兵营统领戚广安:
“戚广安,火箭能否命中建奴军营?”
戚广安急忙立正敬礼: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